“后来我才知道,
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
人一天天老下去,
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
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”
——小说家·王小波
「逝于1997年4月11日」
出自作品:《黄金时代》
02
《大佛普拉斯》上映后,黄信尧受到各方赞誉。看过电影的都知道,故事聚焦的是底层边缘人。2018年,黄导带着片子去南加州大学做交流,中国文化研究学者骆思典问他,底层边缘人拍过了,那白领阶层呢?
黄导说,下部电影就拍他们。
骆问:“这次你会给他们一点希望吗?”
黄导神秘一笑,低头不语。
1
画面甫一出现,影片便借导演之口,宣告了《同学麦娜丝》毫不造作与矫饰的影片风格——正如导演上一部影片《大佛普拉斯》一般。《同学麦娜丝》依然延续了《大佛普拉斯》的精神内核:黑色幽默,只是这一次影片将不会再以「黑」与「白」的映画形式出现,而改为在彩色的镜头与画面中诉说一个有着同样荒诞内核的故事。
故事的剧情没有任何复杂之处,可以说,正是这种平淡的叙述与剧情之下暗含的光怪陆离,才形成了这部影片——也可以说黑色幽默——才特有的张力。影片里的四位主人公皆为高中同学
麦娜丝是“减号”英文minus的谐音,与《大佛普拉斯》的“plus”相对应,形成一种特定的导演风格。
尽管电影中确实有人叫做麦娜丝,不过,我想电影名中的麦娜丝与电影中的人应该关系不大,更多的是导演想表明同学情谊的衰减,以及人生的退变。而我在这部电影中,看到的是成年人的死亡。
正如另外一篇影评里说的一样,在麦娜丝的按摩床上,罐头死了,因为心中女神的形象崩塌,那个对女神无限崇拜充满美好幻想的罐头已然不在,那之后罐头对爱情的观念怎样导演没有说,不过那场哭泣一定代表着与过去的“断 舍 离”
电影有独特鲜明的导演风格,旁白与第一视角的观察和讲述;现实题材的情节用迷幻的灯光、画面结合形式主义的手法表达;人物结尾高潮点的处理也很有意思。主角们代表着中年不得志群体的各式各样缩影,工作能力佳却因不屑溜须拍马得不到重用的电风,事业不得志又迎来了无法承受的婚姻与小孩的压力,想逃避万事纠葛跳入水中,然寻不到答案,那就归于人生的混沌中。有着当大导演抱负却无法出头的添仔,抓住选举这颗唯一可以让自己出人头地的稻草,背叛了爱情、友情,选择了不知能否获得的名利共存
电影拍摄中,把光圈收小,白天可以达到晚上的效果。(“”日光夜景“”)或者说让年轻人,褪去理想主义的眼睛看一看这世界的残酷……
黄信尧导演的《同学麦娜丝》是 《大佛》的3.0版。 他延续着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并把它再次极致化地光耀门楣。 少有的台式“黑色幽默”“成人童话”。 形式上他让我出戏,又再次入戏,最后我竟然也似乎参与了其中,成为他们的朋友,和他们一起生活,成为电影的一部分。
多年前的电影《罗拉快跑》 以不断重复 重复,游戏一样的精神,载入影史
无论黑白还是彩色,无论边缘还是主流,相似的荒诞中经历,相近的苦涩中生存。黄信尧较之前作,进一步动用了几乎所有擅长的影像表现形式,更加实验却更加贴近,更加抽离却更加现实。去年最值得回味的台湾电影,同钟孟宏一道,一种认命般回光返照的魔幻一刻。以虚无对抗无常,如同冲进镜头动手的导演,无为的宣泄和欢愉,十分短暂,甚至刹那间流逝。的确是又一度的“普拉斯”,更加私人的记忆对话,然我们能否在下部电影里同“中年的旁白”再次相遇,或许只能听候安排,大家都在被命运捉弄。同学麦纳丝
《同学麦娜丝》女神和我们 又有什么不一样呢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xrjcy.com/weishime/id-15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