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实很致郁,看过之后心情郁结。很多情绪累积在一起,不仔细说清楚的话,很难脱离这种情绪,会驻足不前。所以写下一些东西,算是我对这部剧的告别吧。
惠美子与龙子
优雅、紧绷、偏执的惠美子,和热情、正直、单纯的龙子。
都是作为“外人”看待着这些孩子。惠美子投身教育,抱着让他们被社会正视的愿望,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和提供者之间的第三类人。如果完全以提供者自居的话,说不定马上会被当做牲畜,甚至活不到这些孩子长大的时候。如果将自己作为普通人,就否定了自己诞生的本源
这部由绫濑遥,三浦春马,和水川麻美出演的日剧“别让我走”,改编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同名作品《Never Let Me Go》。
这个故事基于 「一个存在克隆人」的社会背景下,阳光学院作为一个专门收容克隆孩子的学校,从日常教育开始,培养孩子们的绘画练习;直到小学四年级时,孩子们会被告知自己将作为‘捐献者’的身份成长下去的命运。在20岁后的前3年,他们开始为了成为看护,方便其日后照顾捐献者的起居,并为自身的捐献作好准备。在出现合适的捐献对象出现时,克隆人们会被通知手术。至多到第4次
近几年看过所有TBS系电视剧之中最差的一部。之前在网易云音乐上随便发表了下个人看法,还被国内很多键盘侠和喷子说不懂欣赏。我就特么呵呵了。个人喜好不同都不行么?而且据我了解,周围这些日本同学,也没有谁说这剧好看的...不服有本事看看收视率和日本方面的反响啊...有些人居然还质问我,说既然看不懂为何每周还看?呵呵,你当我跟你们似的,真是每周守着等着跪舔啊?那是在开着电视练听力好不。
看过的日剧不多也不少,前阵子看了一部日剧叫<别让我走>,竟然第一次看剧看到好气,剧里的人设好像都是“有病”的,没错真的是“有病”,因为是一群克隆人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机构,从小到大接触的人和事都与机构外面的世界很不一样,这使得主角们在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。俗称的"三观不正",看剧看得我真的颠覆三观。
看完整部剧印象中最喜欢的角色是真实
真实,人如其名,真的是很真实。一直没有办法忘记剧里真实演的最后一个片段,看完觉得好可惜、好残忍,毕竟是剧里最“没病”、最成熟、最有思想的角色。
这一群克隆人从小到大就被赋予一个使命,那就是为他人捐赠器官。为了能够完成这个使命,他们被要求要好好锻炼身体,不能够接触烟酒,等长大了到了适合的时机就要被送去捐赠器官。他们会被要求捐出肾、肝脏、甚至是心脏,一般都会捐赠3次左右,最多的话可能是四次,直到失去生命。生来就被告知自己其实与常人不同,自己的存在只是为了救别人,这对于有自我追求的真实来说太过残忍了。活着只是为了别人而活,而且还要被冠上“天使”这样的光环…
这部剧,我弃了又捡,捡了又弃,如此循环,最后还是磕磕绊绊地看到了最新的一集。
这是一部致郁大作,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去看,也正是这一点使我多次弃剧,但还是这一点让我数次弃了又捡回来。
整个故事都笼罩在致郁的氛围下,一个公开允许克隆人存在的社会,设施圈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,等到了合适的时候,把他们的器官捐献出去,恢复身体后再继续捐献,直到机体死亡。对于捐献这个行为,美其名曰“救赎”,对于捐献者,美其名曰“天使”。听起来很美好,人们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器官继而延续生命,而捐献者
[img=1:C][/img]
先放奶瑶,大结局全程泪奔。
想起第八集有人在问第一集恭子注射的人是谁,有人说是友彦,有人说是恭子的第一个男朋友……在不认识男主的情况下第一眼确实容易记不得人脸,于是看完结局的我默默翻回第一集找答案。
然而点开我就楞住了!虽说一直抱着悲剧的心态来看这部剧,只是偶尔对剧情的发展有丝丝期待,可没想到这一开始就明明是死刑!当然,恭子注射的并不是友彦,好像是她作为看护人时照顾的那个爱听故事的小哥,而友彦……
[img=2:C][/img]
[img=3:C][/img]
第一集开头有一个细节很重要,摘除器官后友彦生命体征下降,正准备缝合伤口的医生说,足够了,已经第四次了吧。于是丢下还未缝合伤口的友彦,走到另一张手术台前,应该是觉得反正要死了,缝不缝已经不重要了。
重点是,他们说是第四次!而第十集大结局友彦接受的明明是第三次手术!手术前恭子对友彦说如果撑过了第三次手术的话,愿意亲自帮他结束(说这话得多大的勇气啊),友彦却说,“那我会尽我所能,好好的结束。”
这样看来,两个人都没能像说的那…
《别让我走》人人都是捐献者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xrjcy.com/weishime/id-790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