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和姐姐一起再看了一遍喜宴。我姐说,高伟同是人生赢家。作为一个男同,孩子有了;男朋友有了,还无比完美;爸妈的顾虑也没有了,明里暗里都接受他是男同,回台湾去了。仔细想想,确实是这样。 这或许就是影视剧里的男同形象的完美刻画的无奈和危险吧。在普遍的恐同情绪下,只有一个完美的男同情绪可以让观众接受和看下去,商业电影没有世俗的男同形象的容身之地。当荧幕上的男同悲刻画得如此完美,同性恋的真正的遭遇就被掩盖了。
今天是大年初二,我们一家回外婆家。当我们到了外婆家的时候
首先,老爸和老张是一对同志。
有一种电影语言叫契科夫之枪。就是说电影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凭空而存在的,必然有一定的意义。老张看似无足轻重,完全可以删除这个角色也不会影响剧情。但他没有露面,却在影片里被提起数次,那么老张一定是一个关键人物。
第一个细节在28分钟左右:老爸刚来美国参观房子的时候在阳台看到两把摇椅之后(这里两把摇椅有特写镜头,很有可能老爸在这时就已经知道儿子的赛门的关系了),敏感的老爸便告诉伟同说当年因为逃婚而参军。爷爷让爸爸在海外立足,传宗接代。于是他便在台湾结婚生子。这和伟同命运相似。他深知这种无奈。
老爸为什么装作不知道,就是因为这一点。他需要延续香火,但他也理解伟同的感情。后来爸爸对赛门说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,他说:如果不让他们骗我的话,我怎么能抱得了孙子。赛门说:我不懂,爸爸说:连我也不懂。这句话是爸爸对传统观念的唏嘘和无奈。他不知道为什么如此,但他知道应该如此。
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在30分钟左右,第一次全家人的晚饭是赛门替威威做的
伟同(赵文瑄)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,与男友赛门(Mitchell Lichtenstein)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,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(郎雄)母(归亚蕾)的一次次逼婚。伟同被逼以“乖乖仔”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,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。无奈,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(金素梅)“假婚”,想逃过一劫。
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,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,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,伟同犹如“拼命三郎”使出了浑身解数。但人算不如天算,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,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“红灯”,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。似乎,伟同在强大的父母(传统)面前,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“表面正常”的男人。
它看似拥有一个符合大众心理认知的大团圆式的结局。顾威威选择留下孩子,高伟同和赛门和好,三人共筑小家,也能为高家传宗接代——而这也正是悲剧的开始。
现实中的大多数同性恋不像伟同那样出身显赫,拥有同样俊朗善良的男朋友赛门。高伟同作为一个个体,拥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网,父母尚且保持沉默,母亲仍在疑惑,认为同性恋是病。在传统的中国社会,“同性恋”至今都是不为多数人接受的,思想的改变实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现实中的大多数同妻也不像顾威威那样勇敢美丽且富有才华
人物鲜明!一场荒诞喜宴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xrjcy.com/weishime/id-1415.html